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以地域空间为限的“大家庭”,那城市户外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就像家庭中人们所共有的“家具”,关系到日常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近两年,城市家具概念在无锡从纸上走到现实,从主题示范区、广场到道路、游园、小区,随处可见城市家具的融入。这些精致的“客厅家具”既以实用的功能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又用艺术化、智能化的设计装饰着城市角落,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城市是生活的客厅,城市家具的落地开花其实是城市发展在景观环境中最直接的一个体现,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品质。”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王俊老师看来,精致、功能齐全的城市客厅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让一座城市更加开放。
提起城市家具,位于经开区的城市家具小镇令无锡市民印象深刻,这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成为全市的一个样板。作为参与了该样板工程的设计者,王俊介绍,示范区其实是将城市最优秀的“家具”集中起来进行展示,同时通过视觉形态和色彩体系将它们统一、关联起来。小到垃圾桶、停车标识,大到建筑外立面、公交车站,都融入了艺术和创意,拉近了户外空间与市民的距离。
不久前,惠山区首个城市家具主题展示区也建成投用,该展示区营造“家”的景观体验,布局杉林秘境、律动花园、雨水花园、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区,成为周边市民家门外的户外大客厅,丰富着他们的娱乐休闲生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城市家具可以很好地传递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能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地域的热爱。“好的城市家具并非千篇一律,也不限制在特定空间,而是真正从细节处融入日常生活,并打造出区域特色。”王俊说。
梁溪河畔,清风拂面,景致宜人。一大早,家住隐秀苑的杨阿姨和两位老邻居就来到河边步道,一边散步锻炼,一边聊着家常。这里是去年开放的梁溪河滨水生态空间示范段,经过整治提升,一幅“梁溪河景观画卷”徐徐展开,骑行、跑步、慢行三道贯通,实现市民滨水亲河“零距离”。梁溪十里画廊,诗意栖居水岸,走在风景中,随处可见功能与“颜值”并存的城市家具,它与环境和谐相融。
河边的木栈道上,精心设计的高脚凳和长条桌沿河排开,落座观景,喝茶聊天,就像坐在家中,好不惬意。沿河步道的直饮水点,让在此游玩的孩子和老人感到贴心;儿童乐园旁的“零碳”健康驿站,为市民提供了如厕、休憩空间;步道旁的“海绵浅溪”,可欣赏天然原石景观,感受溪水意境。这些用心的细节,以精心搭配的城市家具为载体,让人自然融入,流连其间。
除了景观带,如今,走在锡城的大街小巷,不少经过更新提升的道路也引入了城市家具理念,处处皆细节。漫步在新园路健康步道,路侧绿地内植物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各有特色。新园路周边有多个生活街区,在道路提升工程中,设计者在每个区域路段打造了多个“户外客厅休憩点”,通过景观廊架、休憩坐凳、景观照明、趣味小品的互动结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小区外的公共活动空间。街头口袋公园则通过空间延伸,用不同色彩主题点亮周边环境,为市民增添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新园路的提质改造引入城市家具小镇设计理念,实现了城市户外空间的‘拟家化’,让市民与城市自然亲近,让他们出门既能进行户外锻炼,又有美观舒适的休息场所,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无锡经开区建设局设计部工作人员介绍,此外,针对原道路人行通道及节点照明光源不足等问题,改造工程充分考虑到亮化设计中功能和观赏相结合的需求,将灯光布置与雕塑等景观匹配,冷暖光结合、点线串联,用简洁时尚的造型营造舒适的夜间氛围感。
“城市家具理念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推行的速度和力度很大,如何做到更精准、到位,如何做出区域特色,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王俊认为,这离不开对城市不同空间的细致调研,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各种诉求,对大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关注市民身边的需求,才能让户外空间更具亲和力。近期,位于滨湖区的孙蒋社区和河埒社区聚焦小游园,融入城市家具理念,对环境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以孙蒋社区小游园为例,改造前,游园内景观结构简单,花坛、坐凳等组合形式单一,文化小品风格不一, 总体品质不高。”负责提升工程的滨湖国投明日风园艺工作人员说,改造以突出四季景观、融入休闲空间、提高参与互动为理念,引入实用、美观的城市家具,让游园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休闲运动公园、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社区客厅。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也被融入到这次更新中。孙蒋小游园运用几何构成和浓烈色彩的艺术手法修建了彩色步道,还设计了一面“幸福润园——老河埒生活剪影”墙。今后这面具有文化风味的墙将放置老河埒故事照片,挖掘老河埒生活旧景,让社区居民回忆过往生活的温情点滴。
“在城市家具的创新应用中,如何挖掘无锡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王俊看来,优秀的城市家具组合,不仅仅是满足现有的生活,而应从简单的物质需求推向更高的精神追求,营造更好的睦邻关系,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bobty体育bobty体育